哈爾濱大件運輸:以倉儲為中心,促進生產與市場保持同步。
1.物的概念
物:物流中的“物”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置移動的物質資料。
物流中所指“物”的一個重要特點,是其必須可以發生物理性位移,而這一位移的參照系是地球。因此,固定了的設施等,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對象。
物資:我國專指生產資料,有時也泛指全部物質資料,較多指工業品生產資料。其與物流中“物”區別于,“物資”中包含相當一部分不能發生物理性位移的生產資料,這一部分不屬于物流學研究的范疇,例如建筑設施、土地等。另外,屬于物流對象的各種生活資料,又不能包含在做為生產資料理解的“物資”概念之中。
物料:是我國生產領域中的一個專門概念。生產企業習慣將Z終產品之外的,在生產領域流轉的一切材料(不論其來自生產資料還是生活資料),燃料,零部件,半成品,外協件以及生產過程中必然產生的邊、角、余料,廢料及各種廢物統稱為“物料”。
貨物:是我國交通運輸領域中的一個專門概念。交通運輸領域將其經營的對象分為兩大類,一類是人,一類是物,除人之外,“物”的這一類統稱為貨物。
商品:商品和物學的“物”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。商品中的一切可發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質實體,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運動要素及物質實體要素的,都是物流研究的“物”,有一部分商品則不屬于此。因此物流學的“物”有可能是商品,也有可能是非商品。商品實體僅是物流中“物”的一部分。
物品:是生產、辦公、生活領域常用的一個概念,在生產領域中,一般指不參加生產過程,不進入產品實體,而僅在管理、行政、后勤、教育等領域使用的與生產相關的或有時完全無關的物質實體;在辦公生產領域則泛指與辦公、生活消費有關的所有物件。在這些領域中,物流學中所批之“物”,就是通常所稱之物品。
2.流的概念
流:物流學中之“流”,指的是物理性運動。
流通:物流的“流”,經營被人誤解為“流通”?!傲鳌钡囊I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。其聯系在于,流通過程中,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隨交換而發生,這種物的物理性位移是Z終實現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轉移過程。物流中“流”的一個重點領域是流通領域,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通領域,因而干脆將“流”與“流通”混淆起來?!傲鳌焙汀傲魍ā钡膮^別,主要在兩點:一是涵蓋的領域不同,“流”不但涵蓋流通領域也涵蓋生產、生活等領域,凡是有物發生物理的領域,都是“流”的領域。流通中的“流”從范疇來看只是全部“流”的一個局部;另一個區別是“流通”并不以其整體做為“流”的一部分,而是以其實物物理性運動的局部構成“流”的一部分。流通領域中商業活動中的交易、談判、契約、分配、結算等所謂“商流”活動和貫穿于之間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納入到物理性運動之中。
流程:物流中之“流”可以理解為生產的“流程”。生產領域中之物料是按工藝流程要求進行運動的,這個流程水平高低、合理與否對生產的成本和效益以及生產規模影響頗大,因而生產領域“流”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。
物流:是指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運動,主要是創造時間價值和場所價值有時也創造一定加工價值的活動。
根據我們所介紹的系統的一般概念和特征,以及物流概述中物流的作用和特點,可以看出,必須以系統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物流活動,才能更好地發揮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,實現物流活動的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。
物流系統是由物流各要素所組成的,要素之間存在有機聯系并具有使物流總體合理化功能的綜合體。物流系統是社會經濟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或組成部分。具體地講,物流系統就是指在一定的時間、空間里,由所需要運轉的物流產品、包裝設備、裝卸搬運機械、運輸工具、倉儲設施、運輸道路、流通加工和廢棄物回收處理設施等物質、能量、人員和通信網絡(情報信息)若干相互作用、相互依賴和制約的動態要素所構成的,具有包裝、裝卸搬運、運送、儲存保管、流通加工、廢棄物回收處理,以及情報信息的收集、加工、整理等功能的有機整體,并處于整個國民經濟系統環境之中。